《战狼2》票房预测接近40亿,无人机跟着“意外”走红
- 索引:169
- 发布时间:2017-07-27
- 点击次数:
- 加入收藏
- 发表评论
- 语音阅读
截止目前,《战狼2》共刷新了“最快破7亿”“最快破8亿”“最快破9亿”和“华语影史单日票房第一”这四项纪录,业内人士认为,它很有可能成为华语电影第一大片,票房预测或许接近40亿,这将成为中国电影史的一个里程碑!
据了解,《战狼2》摄制组一共发射了5颗价值100万的导弹,3万多发子弹,动用了32辆96A坦克、200余架飞机。除此之外,052D型驱逐舰的亲力加盟以及影片中采用的各种黑科技,也让影迷们兴奋不已。
在整部影片中,让人意外的是,除了这些军事化武器之外,电影还意外带火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样东西:无人机。
在电影中,雇佣军使用无人机潜入工厂,利用图像采集和传输获取了工厂里的情况。在接下来的战斗中,无人机还能搜寻目标、发射子弹、扫射,甚至携带了小型火箭弹。战斗过程中几乎是单方面屠杀了仍处于地面的工人,整个战斗场景可以说让人惊悚万分。这样的场景让我们对无人机不禁有了新的认知。
幸运的是,现实生活中的小型无人机是无法完成这样的操作的,即使采用专业的无人机产品,也绝非易事。其原因有如下几点:1.无人机要想拥有持续开火的操作,必须携带足够弹药,但是如此大量的弹药带来的会是相当沉重的负载,其难以承受;2.长时间运作必然产生大量能耗,因此无人机的续航问题难以解决;3.即使是军用无人机,也多用于侦察等目的,为远程火力做校准,而非电影中的直接参与战斗过程。
在日常生活中,小型无人机不难看到,无人机的使用场景也越来越多样化。
无人机时代:科技要发展,行业更需监管
近年来,许多科技人士在提及无人机的时候都表明:无人机时代已经到来。从社会民生来看,无人机可以促进公共安全,促进各行业发展。可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技术。但是从法律层面来看,无人机“黑飞”对飞行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不容置疑。飞行安全历来都是安全管理上的大事,一旦真的发生事故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从执法实践上来看,无人机“黑飞”监管,不仅仅在于加强对禁飞区的巡逻管理,在无人机生产和销售流通环节,对无人机的使用者进行管理和引导,才是有效解决手段。
目前,中国民航局已发布了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》,明确规定自2017年6月1日起,最大起飞重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开始实施实名登记注册。已购买无人机的个人,需在2017年8月31日前完成登记注册。逾期未注册,其行为将被视为违反法规的非法行为,无人机使用也将受到影响。
在小编看来,任何一项技术之所以能够存活并且快速发展,其根本原因必然是利明显大于弊。国内无人机技术,我们鼓励其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发展的同时,也希望整个行业以及相关的监管部门能够加大无人机监管力度。科技发展和行业监管相结合,才能真正做到让无人机飞进千家万户。